一本为农民编写的书——《卜岁恒言》

作者:吴军航 发布时间:2024-08-12 09:56 信息来源: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:
字号: 打印 收藏

古代的西溪南村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。这里介绍的就是清代西溪南村文人专门为当地农民编写的一本书。书名叫作《卜岁恒言》。编写者名叫吴鹄,又称吴廷焕,字斗文。《卜岁恒言》全书共二卷,包含三十七个子类,是书为作者辑录前人著作中按月令记载的占候以及有关天象、物象记述的农业谚语,主要涉及天气谚语。

书名中的“卜岁”表示预测年成的好坏,“恒言”表示经常用语,此书分门别类辑录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知识和农谚而成,若以此而种田一定得到好收成,故名《卜岁恒言》。

吴廷焕的父亲人称余嘉先生。他们家族属于徽商,曾生活在扬州。吴廷焕自幼随父读书于爱日堂。吴廷焕爱好学习,有时兴致来时,彻夜不眠。他所学除四书五经之外,关于农圃医卜的书籍都有涉猎。他在扬州生活期间,还取得秀才资格。因为对于学习过于用功而积劳成疾,后来还拜师于无我道人,并得到道家的一种养生术。

吴廷焕性格善良,平时喜欢静居山庄,在田园中修身养性。他平易近人,与田间农民时有接触,也了解民间疾苦。由于有一些年份气候异常,不是久旱,就是久雨,这种气候变化影响了农民的收成,当地农家遇到这种情况就怨声载道。他了解了一些天气情况,并进行分析,从中发现了一些气候的变化规律。当他见到农民后,就解释久旱久雨的天气现象是可以占卜预测的,你们一旦掌握了气候的变化规律,就能积极应对了。农民半信半疑地问他,那你说这些规律又怎么知道呢?吴延焕接着说,这些情况在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书中都有记载。但是这些道理利用古书理论解释,对你们农家来说太深奥了。我可以将天气预测方法编成方言谚语来解释给你们听,这样你们就听得懂了。农民朋友说这很好啊。于是,吴廷焕就开始动手编写了一本当地农民都看得懂、听得懂的民间谚语。书名就叫《卜岁恒言》。

在《卜岁恒言》一书中,其内容包括摘录前人著作中的言论,主要涉及天气谚语。另外也包含作者的见解,强调在运用天气谚语时应灵活因时因地掌握。所记谚语接近现代流传的谚语,例如“若要麦,见三白。冬无雪,麦不结”和“朝霞暮霞,无水煎茶”等等。

当这本书编成以后,农民们争相传阅。有的人还根据书中的谚语来验证天气阴晴的变化情况。也有农民根据谚语来验证天气寒冷情况。结果是谚语非常灵验。当地农民感到非常高兴。他们又取书中的谚语来验证每年的收成情况,结果也是一一对上号。当地农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,并四处传颂。

这时候有与吴廷焕熟悉的朋友问他:“您为当地农业作出了贡献,为什么不将这些书印刷出版,让更多农民都能够读到这些书呢?”吴廷焕对朋友笑了笑谦虚地说,我书中的这些内容都是些民间俗语,不值得出版发行。朋友中肯地说:这是先生专门为农民编写的一本非常实用的好书啊!因此,应大家的一再要求,吴廷焕才将此书印刷出版。

《卜岁恒言》一书的序言是吴廷焕的同学汪曾孝所撰。

由于吴廷焕曾生活在扬州,有人说他是扬州人。其实吴廷焕是地地道道的徽州西溪南村人。吴廷焕用纯洁真挚的孝心报答父母,是一个孝顺之子。他所交往的朋友都是讲究诚信的人。他很有个性,见到有钱有势盛气凌人的人,就疏而远之,见到贫苦百姓就会产生同情帮助之心。笔者在想,正是吴廷焕具有这种特殊性格,才能编写出很接地气的深受劳动人民喜爱的《卜岁恒言》。

西溪南村清代吴廷焕的故事并未远去,他的言行很接地气,值得颂扬。

Baidu
map